贵阳代写项目可行性报告 稻花香万吨馫香型白酒智能化酿造基地项目
三、本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战略性拓展CDMO业务,进一步打造“药石研发”+“药石制造”双品牌
浙江晖石的主营业务为小分子药物CDMO业务,通过本次收购浙江晖石少数股东股权并建设年产450吨小分子高端药物及关键中间体技改项目,公司得以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技术、人才、管理和客户等资源,将纵向产业链延伸与横向规模扩展相结合,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先发优势下,进一步打造高水准的一站式生物医药CDMO服务平台。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抓住历史机遇期,依托多年来在药物分子砌块、中间体和原料药等领域内的技术积累,将主营业务从药物研发阶段延伸至临床及后期商业化阶段中的新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研究、开发和生产服务等CDMO服务领域,完善公司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打造“药石研发”+“药石制造”双品牌。
2、扩大核心产品产能,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通过本次相关项目建设,公司综合选择了现有客户合作项目中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成熟的多个化学原料药及关键药物中间体产品进行产能扩充,以巩固核心产品的持续供应能力,提升市场渗透率,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司盈利能力。
3、增强资金实力,为公司下一阶段战略布局提供充分保障
近年来,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公司仅依靠内部经营积累和间接融资已经较难满足业务持续快速扩张对资金的需求。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可转换公司券的资金将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资金到位后,公司营运资金需求将得到有效满足,资产结构更加稳健,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下游市场快速增长的CDMO服务和产品需求,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全球医药产业精细化分工程度进一步加深,CDMO、CMO、CRO、CSO等合同外包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人口规模大、政策支持力度较强以及相对成本优势等有力因素影响下,亚太地区CDMO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增速较快,我国作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CDMO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CDMO市场规模约为441亿元。受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消费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三年我国CDMO行业将保持20%复合增长率。综上所述,下游市场快速增长的CDMO服务和产品需求,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公司深耕行业多年,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重要客户保证
由于药物研发生产全产业链复杂程度较高、时间跨度较长,同时对药物研发的保密性以及生产工艺的一致性等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制药企业更换供应商的转换成本较高,倾向于与合作良好的供应商形成贯穿药物开发全流程的深度合作关系。鉴于药物生产的较高质量或服务要求,供应商进入大型制药企业的供应商名录需要历经流程较长,但一旦成功进入其供应商名录后则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具备加强合作深度与广度的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经营,公司凭借较强的技术实力、优良的产品及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较多在医药领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下游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公司与诺华、德国默克、艾伯维、礼来、勃林格殷格翰、福泰制药、Blueprint、Agios等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上述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旺盛的药物研发及生产需求。通过进一步加深公司与相关战略客户的合作程度,将合作领域从药物研发延伸到临床及商业化阶段的CDMO服务领域,将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重要客户保证。
3、强大的技术能力及人才储备,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技术和人力保障
作为技术创新推动型企业,公司注重技术的积累与技术团队的建设。在技术积累方面,公司积累了不对称合成技术、超低温反应技术、氟化技术、微丸包衣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在技术团队方面,公司通过多年的经营,组成了一支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在化学制药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教育、学术背景,同时具备在罗氏、诺华、默沙东、葛兰素史克、勃林格殷格翰等知名跨国药企的药物开发、管理经验。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具备充分的人力保障。此外,公司在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等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新型核心技术积累,如连续流工艺技术(Flowchemistry)、微填充床技术(Micropackedbed)以及生物催化技术(Bio-catalysis)、非均相催化(Heterogeneouscatalysis)、固态化学(Solidstatechemistry)等。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化学和工程技术创新团队,与CDMO工艺开发、工艺安全评价、分析方法开发及质量控制、EHS、QA等团队紧密合作,为客户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创新工艺及生产解决方案。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具备充分的技术保障。综上所述,公司强大的技术能力及人才储备,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人力保障。
1.2项目背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热不燃烧、质轻比强度高、尺度稳定性好、耐化学性好、与树脂结合性好、可透光等性能优势,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等,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石油化工、电子电器、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国际上,玻璃纤维工业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经历了8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目前已形成一门独立的体系。作为现代材料家族当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它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全球玻纤产量从上世纪70年代初约32万吨/年发展到2020年的820万吨/年,年均增速约9%。
近年来随着玻纤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玻纤产能快速扩大:“十一五”期间跃居世界第一,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进入“十二五”,根据国内外玻纤市场变化,全行业进行发展战略结构大调整:从以发展池窑为中心,转移到完善池窑技术、发展玻纤制品加工业为江苏长海复合本公司有限公司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主的方向上来;行业指导方针“稳产能、调结构,深化制品加工”;“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和驱动下,我国在玻纤企业进行全行业结构调整并取得重大突破,产品结构与产能结构也得到持续优化。我国是世界玻纤的第一大生产国,近年来产量增长迅速,由2016年的362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41万吨,每年增长超过10%,占世界产量比重从2000年不到10%提高到2020年超过66%,产业结构也趋于国际化并具有自己特色,已成为玻璃纤维材料的制造大国、质量强国,目前处于良好的稳增长状态,未来将持续主导世界范围内玻纤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政策带动下,我国玻纤的内需市场开拓得很有起色。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主攻品质提升,产品满足了建筑、电子、化工、风能等下游产业强劲需求,替代了进口产品,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产品滞销的压力。随着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包括飞机、火车、汽车、船舶等在内的交通运输业成为我国玻璃纤维需求增速较快的领域,轨道交通、高铁枕木的需求最为旺盛;建筑领域的玻纤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而玻纤产品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新的亮点。在玻纤的各大应用领域中,风电领域是近年拉动高性能玻璃纤维及高性能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市场复苏发展的最强劲动力。风电叶片是大型风电机上的转子叶片,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RP)为原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与耐腐蚀性。早期人们在风机叶片材料的选择上,一直以碳纤维为主,尤其是50米以上的叶片,由于受重量的限制,国外大部分企业认为,只有碳纤维可以担当大任。尽管碳纤维在轻度上占据优势,但其价格是玻璃纤维的近20倍,且全球供应量非常有限。在2016年中材叶片实现了玻璃纤维长叶片的成功制造后,以更低的成本满足了行业的需求,真正推动了高性能玻璃纤维在风电叶片行业的产业化运用。玻璃纤维下游市场特别是内需市场的旺盛发展推动了对玻纤原材料的需求增加,而同时随着我国对能源及环境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玻纤原料生产基地面临着限产停产的要求。这也成为制约整个玻纤行业发展的瓶颈,造成了现阶段原料供应的紧张,价格不断上涨。产业政策鼓励相关加工企业向原料产地转移,实现集中、集约化生产,以满足行业发展布局调整的要求。
目前国内复合材料的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未来在风电、建筑、交通、电气等应用领域带领下,国内玻纤需求潜力巨大。而随着下游复合材料制品应用的日益扩大、新的应用领域对功能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特种玻纤所占比重将稳步增长。本公司主要生产玻纤无纺制品,已形成以玻璃纤维纱、玻纤湿法毡、湿法薄毡、蓄电池复合隔板、玻璃纤维涂层毡等为主的玻纤薄毡系列及玻纤增强材料等产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及适应市场需求,本公司调整项目功能目标,产业链向前延伸,生产玻纤制品所需原材料,降低产品成本和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公司多年从事玻纤及其制品的加工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新建“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具有明显的江苏长海复合本公司有限公司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6优势及有利条件:
(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对我国玻纤工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0年9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玻璃纤维作为应用广泛的新材料产品,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定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涉及“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车体”等关键材料和技术,并将“新型复合材料”纳入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旨在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第十二项建材行业,将“8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粗纱(单丝直径>9微米)池窑拉丝技术”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