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代写可行性报告 经镇坪至巫溪高速公路郧西至鲍峡段
2、补充营运资金需求,积极布局幕墙工程总包及内装市场
海南发展的幕墙工程产业主要包括幕墙工程及内装工程等。近年来,上市公司发挥幕墙工程的品牌价值优势,积极推动幕墙工程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的玻璃幕墙业务逐步向幕墙工程总包与设计、内装业务升级转化。尤其是自2020年5月实际控制人变更以来,海南发展抓住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利用控股股东的资源优势,积极承建海南省大型建筑施工项目,尤其是在内装业务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内装业务拓展初期涉及资金占用周期较长,回款时间较慢,海南发展业务转型升级对流动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上市公司面临一定资金压力。本次非公开的资金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上市公司幕墙主业转型升级以及业务拓展所产生的资金缺口,夯实上市公司资本实力,增强发展动力,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3、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为后续布局及发展免税业务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海南控股相关规划,其拟支持海南发展积极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任务,并支持海南发展布局海南省免税相关业务。为适应海南发展布局免税运营及免税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海南发展亟需调整股权结构及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未来作为多产业平台的综合管控能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得以保障,并为海南发展后续作布局并发展免税业务奠定良好基础。综上所述,本次非公开是公司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增强公司市场影响力和推动幕墙主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可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本次非公开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资本实力,为公司布局并发展免税品经营业务提供资金支持,是公司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举措。
淮北代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用活性炭建设项目
(一)本项目属于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30年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要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本项目所属行业为“7、节能环保产业”下的“7.2先进环保产业”。本项目拟建设VOCs回收、垃圾焚烧、空气净化、溶剂回收、污水处理的专用木质活性炭产能,围绕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积极应用先进环保产品,有效提升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能力,属于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本项目符合国家环境治理相关产业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将长期利好环境治理相关产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确保到2035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加强关键环保技术产品自主创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推动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加大环保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从上述党和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可以得出,“十四五”期间是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的关键基础,绿色发展仍将作为重要任务。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融资环境转好及多项环境经济政策加速落地,“十四五”期间环保产业有望步入新一轮发展周期,为本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市场机遇。